河北遵化:唱响新时代主旋律 遵化喜创佳绩! 二维码
10641
发表时间:2020-09-27 09:54 9月24日,在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河北省委讲师团和各市委讲师团联合组织的河北省党委讲师团系统理论宣讲比赛上,参加决赛的唐山代表队,同全省10支队伍展开激烈角逐,最终脱颖而出——喜获二等奖。 本次大赛的目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组织开展基层理论宣讲竞赛,更好地挖掘、发现和选拔一批理论宣讲骨干,打造一支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宣讲队伍,促进基层宣讲活动。 唐山代表队的成员均来自自遵化市,他们是张琪、尹建明、李宁,三名遵化选手带着家乡人民的重托,向与会者讲述了《从两个“明星村”看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第一个“明星村”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当代活愚公”的遵化沙石峪村。解放前,沙石峪“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老百姓过着穷苦的生活。 后来,沙石峪村建立了以张贵顺为书记的党支部,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他们学愚公“移山”,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与其说是移山,不如说是劈山造田。青年们用钢钎铁锤劈掉山石,壮年搬运,老人砌坝,妇女和孩子们则在石头缝里搜土垫地。 为了造出一亩“样板田”,老书记张贵顺白天带领村民开凿青石板,晚上冒着风沙到5里外担土垫地。十几天时间,村民们行程一万多里,担土2300多担,终于造出一亩田,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人间奇迹。 到1967年,沙石峪村共造梯田1200亩,当年向国家交售粮食20万斤。1971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纪录电影《沙石峪》,真实记录了沙石峪村“当代愚公换新天”! 沙石峪村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愚公精神感染了新华社记者东生,他欣然写下长篇通讯《看愚公怎样移山》,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闻名全国。 1966年到1967年,周总理两次陪同外宾视察沙石峪,赞誉其为“当代活愚公”和“中国北方农业的一面旗帜”。50多年来,167个国家和地区访问团慕名来到沙石峪,把“当代愚公”精神传到了世界各地。沙石峪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沙石峪村真不愧是个“明星村”! 遵化还有一个“明星村”——西铺村。“三条驴腿闹革命”,成为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典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还专门介绍过。 1948年土改后,西铺村农民每人分到1.6亩土地。但由于没有生产资料,很多贫农依然种不了地、吃不饱肚子。为了摆脱贫困,1952年,王国藩带领23户贫农成立合作社,整个合作社没有一件大农具,只有“三条驴腿”。这三条驴腿可不是三条腿的驴,而是说,入社农户只占有这头毛驴的四分之三股权。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穷棒子社”排除万难,1年就解决了吃饭问题;不到3年,就开始向国家交售余粮。毛主席多次对“穷棒子社”作出批示,称赞它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是啊,这两个村的农民正是中国亿万农民的代表,他们既平凡、又伟大,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历史创造者! 人民的力量确实伟大,而根本在于党的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王国藩、张贵顺等优秀的党支部书记,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力量,带领村民闯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为全中国农村发展指引了方向!王国藩合作社“穷棒子”精神、沙石峪“当代愚公”精神不单单是一个村子的精神,它们和延安精神、铁人精神等一样,都是中国精神的一部分。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从未缺席。在这种精神和力量的指引下,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一场又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可以说,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定海神针”! 在今年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同时,也充分体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的中国制度13方面“显著优势”,特别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祖国日渐强大,经济总量全球第二,人工智能、5G技术、高铁等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前进的道路必定是光明大道! 只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4亿中国人民必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 只要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这艘“复兴”号巨轮必将——劈波斩浪、高歌前行! (记录者:李耀凤) 责任编辑:丁原 |
|